白茫雪山 |
在青藏高原南延部分横断山脉的中段,有一个典型的峡谷区。雪峰连绵,林海莽莽,还有金沙江及其支流珠巴洛河从雪山丫口流出,流过分布在雪原林海之中的藏族村落。 |
|
白水台 |
它位于哈巴雪山麓,距中旬县城103公里,海拔2380米。它是由于碳酸钙溶解于泉水中而形成的自然奇观。含碳酸氢钙的泉水慢慢下流,碳酸盐逐渐沉淀,长年累月就形成台幔,好似层层梯田,被称为“仙人遗田”,面积约3平方公里,它是我国最大的华泉台地。 |
|
碧壤峡谷 |
中甸县三坝乡白地村,自古至今,具有一种浓郁的纳西文化传统。这里的纳西文化很少受汉文化的渗透和影响,所以保留了其自身的特点、原始的内涵,纳西学者称此处为东巴教的发祥地。 |
|
碧塔海 |
碧塔海位于中甸县城东25公里的高山峻岭中,四周群山环抱,林木苍翠,雪峰连绵。为断层构造湖,湖面呈海螺形状,长3000米,宽700米,海拔3504米,水深40米,面积60公顷。 |
|
碧沽天池 |
香格里拉县小中甸乡联合村海拔3500米的碧古牧点,有一片面积0.21平方公里的湖泊,平均水深只有1.62米,最深处也大约只有3米,湖虽不大,也不深幽,但呈现奇异的静和奇异的清。 |
|
赤土仙人洞 |
位于香格里拉格县咱那格拉村境内,距县城80公里。此洞是香格里拉县境内至今发现的最大的溶洞之一。洞口高约10余米,洞深尚未探明,目前可顺利前行2—3公里。进了洞口,可见高大的绝壁。 |
|
茨中天主教堂 |
在德钦县境南部距升平镇80公里的澜沧江两崖,有个依山面水,美丽幽静的小山村——茨中。“茨”,村庄之意,中”为大,藏语。旧时该村伙头管辖六村,故名。村民主要有藏、纳西和汉三种民族。 |
|
大宝寺 |
迪庆境内较为著名的佛教圣地,位于香格里拉县城东15公里处一座小山峦上。寺名藏语称“乃钦吉哇仁昂”,意为“五佛圣地”。 |
|
达摩祖师洞 |
在很早以前就是香客络绎不绝的佛教圣地了。维西县塔城乡其宗村是一个藏族聚居的村子,其环境可谓山青水秀,田园村舍倚山临江,掩映于各种果木的浓荫之中。 |
|
德钦太子雪山 |
德钦县,位于迪庆藏族自治州西北部,地处横断山脉纵谷地带。它北于西藏芒康相连,西与西藏左贡、察隅接壤,与四川巴塘、得荣隔江相望。 |
|
东竹林寺 |
东竹林寺位于德钦县奔子栏乡书松村南宁干顶东坡上,距中甸105公里,距奔子栏23公里,滇藏公路从寺后而过。噶丹·东竹林寺始建于清康熙六年(1667年),原名“冲冲措岗寺”,本为藏传佛教噶举派寺院,意为仙鹤湖畔之寺。 |
|
独克宗古城 |
那里就是梦中的香格里拉。去云南,不能不去丽江和香格里拉,更不能不去那里。丽江的浪漫可以透过眼睛和心灵,而香格里拉的浪漫则是直击灵魂深处的。 |
|
独龙河谷 |
阳这是一个遥远而神秘的河谷,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境内的独龙河两岸的河谷地带,境内最高海拔4963米,最低海拔1000米。 |
|
戈登遗址 |
位于维西县城东北九十公里的塔塔乡戈登村西约500米的腊普河东岸崖下,距离河面约50米。此遗址于1958年发现,由省博物馆考古队清理发掘。 |
|
哈巴雪山自然保护区 |
位于香格里拉东南部,距香格里拉县城120公里,总面积21908公顷。主峰海拔5396米,海拔最低点为江边行政村,仅1550米,海拔高差3896米。 |
|
虎跳峡 |
虎跳峡长20公里,落差213米,分为上虎跳、中虎跳、下虎峡三段,共有险滩18处。江面最窄处仅30余米。峡口海拔1800米,海拔高差3900多米,峡谷之深位居世界前列。 |
|
卡格博峰 |
“云南第一峰”位于德钦县城升平镇西,名叫卡格博峰。车行至10公里处的飞来寺,便可见到澜沧江对岸数百里冰峰相连,雪峦绵亘,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雪峰就有13座,称为“太子十三峰”。 |
|
梅里雪山 |
梅里雪山属横断山脉,位于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饮县和西藏的察隅县交界处,距离香格里拉849公里。梅里雪山属于怒山山脉中段,处于世界闻名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地区,它逶迤北来,连绵十三峰,座座晶晶莹,峰峰壮丽。 |
|
明永冰川 |
冰川脚下雪山山麓腹地是太子庙。太子庙为朝拜神山的香客煨桑之地,分“滚堆”(上太子庙)和“滚美”(下太子庙)两部分。太子庙常年香火旺盛,转经者络绎不绝于途。 |
|
木土司城堡 |
自公元1253年开始,纳西族世袭土司木增就成为滇西北地区有较大影响的纳西族首领,民间称其为“木天王”。木天王的统治势力一度渗入中甸、德钦、四川乡城、巴塘和西藏盐井、芒康等地。 |
|
澜沧江峡谷 |
金沙江、澜沧江和溜筒江在德钦县境内形成的“三江”高山深谷地貌是迪庆州壮丽河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留下许多神秘、险奇的景观,人类数千年的活动遗迹,表现出人类在近乎险恶而又充满魅力的大自然面前的强大的生存能力。 |
|
纳帕海 |
纳帕海位于中甸县城西北部,距县城8公里,是个季节性高山湖泊,也是云南省少有的亚热高山沼泽和沼泽化草甸。其三面环山,山峰海拔3800—4449米,一面与大中甸盆地相连。 |
|
普达措国家公园
|
由碧塔海与属都湖生态旅游区组成的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是我州极为重要的景区。这里优美的生态和神奇的民间传说,形成了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多元生态、民族精神文化景观。 |
|
千湖山
|
千湖山藏语称“拉姆冬措”,意为神女千湖或仙女千湖,湖区分布在海拨3900米至4000米地方,以三碧海、大黑海为中心,方圆150平方KM,有面积10亩以下者数以千计。 |
|
萨马贡自然保护区 |
位于维西县塔城乡境内,是1981年12月19日由迪庆州人民政府划定的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243平方公里,与德钦县林区连为一体,绵延数百里,可谓莽莽林海,是金沙江上游西岸的重要水源林和野生动物栖息地。 |
|
茶马古道之十二栏杆 |
十二栏杆是香格里拉县境内古道上著名的一段险峻的石壁凿石小道,距香格里拉县城70公里,位于香格里拉县虎跳峡镇内。这里是茶马古道的艰险之地,是滇藏公路通车以前出入香格里拉的必经要塞。 |
|
寿国寺 |
该寺于清雍正七年(1729)始建,历时5年建成,清乾隆十年(1745)因失火被焚毁,后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迁至现址重建。寿国寺的建造,据说是康普土干总禾娘积极捐资而成,后来就成为滇西北藏传佛教噶举派十三大寺院之一。 |
|
属都岗湖 |
位于香格里拉县城东北方,距县城35公里。海拔3705米,积水面积15平方公里。属都岗湖四面环山,年平均气温35C,降雨量5800毫米,雨季多在6-10月份。 |
|
松赞林寺 |
从中甸城向北望去,在宽阔的草原尽头,有两座如门半开的山峦,山峦之上有一大片巍峨壮丽的建筑,围墙高厚,屋顶铜瓦在阳光下熠熠放光,分外引人注目。这片近乎古堡的建筑,就是归化寺,藏语叫"噶丹松赞林",是滇、川、藏边区一大寺院。 |
|
天生桥 |
这是清乾隆年间刻于天生桥南端摩崖上的诗,作者张秉彝。此诗对天然的天生桥景观竭尽描绘感叹,说明在很早以前,天生桥就在许多人心中眼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了。 |
|
五凤山 |
五凤山,位于中甸建塘镇南3公里处、山顶海拔3695米。是藏民心中的神山,传说山里有五只凤凰,逢平安盛世,人们就会看到凤凰凌空翩翩起舞。山顶海拔3696米,山上生态、植被保护得非常完整。云杉、冷杉、云南松等高大挺拔,杜鹊则婀娜多姿,灌木丛下百草丛生,清秀的白桦则竞相疯长。 |
|
渣日、木胜土岩画 |
1987年底,在香格里拉县三坝纳西族民族乡东坝村公所所在地澄日村的硝厂洛、花吉足、你可见、白云湾4处发现了大量彩色岩画,这是滇西北地区首次发现的岩画。 |
|
镇公堂 |
镇公堂位于香格里拉县城旧城区,紧邻迪庆军分区,又称藏经堂,始建于清代。这是个汉藏合璧式的建筑群,与寺庙、峡谷、湖泊、雪山完全不同的是,中甸历史的辉煌与沧桑在这里一一镌刻。 |
|